发布时间:2024-08-16 20:55:00 人次浏览
第二部分 餐饮行业一、二级市场动态
一、餐饮(拟)上市企业二级市场表现
1. 研究范围及样本概览
在上市环境整体收紧的2023年,二级市场仅茶百道一家公司交表,并于2024年4月成功在香港上市。老娘舅转战至新三板,于2024年2月挂牌成功,后续将继续申请北交所的上市。截止2024年一季度,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古茗及小菜园共四家餐饮企业在港交所提交IPO的申请。绿茶餐 厅于2024年6月第四次冲刺港股IPO,海伦司于 2024年7月完成在新交所的第二上市。
本次调研样本为29家在大陆有门店的连锁餐饮企业,该29家样本企业均已披露2023年财务信息,其中有10家已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表现。
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上市公司年报、公司官网及其他公开信息渠道。
样本企业的营收规模差异较大,多数企业在10亿 -50亿元人民币。
近半数样本企业的门店数集中在100-1,000家。 过半数的样本企业上市地在香港。
样本企业类型主要集中在正餐、中西式快餐及风味小吃领域。
2. 从收入规模看
从收入规模来看,绝大多数企业2023年的收入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且大部分企业均已恢复至2019年的营收水平。
29家样本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实现营收的正增长,且平均增速超过26%;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营收水平,各细分品类全面复苏。
中西式快餐:性价比成为了中西式快餐品牌绕不开的话题。消费复苏的同时,价格竞争也使得中西式快餐品类或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及内卷,部分单价相对较高的快餐企业承压。为提升顾客体验,样本企业纷纷加大折扣及促销力度、丰富菜品种类、研发全时段性价比的产品,以迎合不同顾客的需求及推动顾客的消费热情。
正餐:正餐品类的收入反弹位列各品类之最,收入平均增长同比达到43%。多家样本企业打造多品牌、 跨菜系、预制菜/食品联动的经营模式,来满足消费者日渐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在单店盈亏平衡和门店规模的取舍中,不少正餐样本企业选择策略性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虽然整体营收对比2019年出现了下降,但通过升级品牌形象、增加餐品多样性及营业时间段等措施,不少样本企业的单店客流及收入均得到了提升。
风味小吃:依托加盟模式为主、直营为辅的经营模式,风味小吃样本企业依旧聚焦保增长、拓渠道的发展策略。面临需求收缩、供给挤压、消费习惯变化等外部冲击下,不少风味小吃样本企业的营收增长承压。如何精准识别及触达消费需求、通过线上及线下渠道引流、拓宽零售产品组合及全渠道销售成为该品类企业面临的挑战。
火锅:随着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的增加,火锅样本企业均实现翻桌率及单店营收的显著提升。客单价相对较高的火锅企业,面对更大的价格压力,人均消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饮品酒馆:高速发展的饮品及酒馆企业正在开店及盈利中寻求平衡点,多家茶饮及咖啡企业通过开放或增加加盟店的模式来实现全国门店的扩张、乃至全球的布局。而激烈的竞争态势下,酒馆类企业则选择战略性收缩,调整直营门店网络的同时,选择轻资产模式转型,探索和发展合伙人门店。
3. 从市值上看
从市值来看,一家千亿以上市值上市公司占据了近四成份额,行业竞争加剧,餐饮行业面临洗牌。
2024年上半年餐饮业大部分公司市值震荡前行,消费市场预期 长期向好
二、餐饮行业一级市场投资趋势及热点
1. 线下餐饮国内投融资交易数量总览
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行业投融资遇冷,全年交易总数仅为57笔,较2022年交易数量减少近半成以上,已回落至2020年的水平。
与以往追逐热点、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同,投资机构对线下餐饮赛道的关注重点开始转向餐饮企业的业务实力,聚焦企业的单店模型与实际盈利能力等。投资机构更注重筛选营收稳定、业务扎实的优质项目,餐饮行业的投融资活跃度总体不及往年。
从细分赛道的角度看,烘焙饮品、中式餐饮赛道的投融资交易数量出现锐减,资本对于前两年火爆的茶饮、咖啡、新中式点心及中式面食品类的偏好逐渐回归理性。
2. 线下餐饮国内投融资交易金额总览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国内线下餐饮投融资的交易金额也有明显的下滑,全年过亿元的大型交易数量仅有8笔,比2022年减少近一半。平均交易规模仅0.9亿元,已下滑至2020年的水平。二级市场的不明朗,加之整体消费大环境的挑战,也使得资本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从2022年起,总体交易金额连续两年下滑,主要受烘焙饮品及中式餐饮赛道遇冷影响,投融资交易数量不及往年,十亿元级的大型交易事件也大幅减少:
2023年全年仅有一笔十亿级别的大型交易,为茶百道的融资(交易金额为10亿人民币)。 茶百道在去年6月完成该笔融资后,于同年8 月交表,并在今年4月成功在港股上市;
其余亿元级别的大型交易共有7笔,其中5笔 均为烘焙饮品品类,2笔为中式餐饮品类;
烘焙饮品品类中,吸金能力较强的多数为小众新锐品牌,均以A轮融资为主,包括弄咖咖啡、小咖主、泸溪河等;而知名度更高的咖啡品牌中,仅有M Stand在去年上半年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中式餐饮品类中,小菜园于去年3月完成了 数千万美元融资;旗下拥有多个中式连锁快餐品牌的墨比优创,也在去年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上亿元人民币。
3. 线下餐饮国内投融资交易细分市场
中式快餐:赛道内部的细分品类转向明显,中式面食的热度降低。
前几年,处在风口的中式面食赛道的跑马圈地已告一段落,2023年中式面食品牌纷纷放缓了拓店的步伐,以做好已有门店运营、思考新的市场及产品策略为重。资本也从中式面食品类逐渐转向其它中式快餐类,具有地方特色的粉类如柒点螺蛳粉、粉大大、小满手工粉等均在过去一年获得了投资。
咖啡:地方咖啡连锁品牌与平价的新锐品牌依然 具有成长性
咖啡在中国依然具有市场潜力,尤其是在渗透率 较低的低线级城市,这些区域市场的消费者教育 也处于起步阶段。去年,随着小众目的地旅游的 风靡,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喝咖啡的潮流也不断向网红城市、下沉市场传递。有流量的地方也更容 易吸引资本的身影,纵观去年获得融资的咖啡品 牌,其中不乏地方性连锁咖啡,如门店集中在杭 州、宁波、义乌、天台县的虎闻咖啡,门店广布 长沙、邯郸、淄博的小咖主等。
与此同时,咖啡赛道的价格下沉也显而易见。头部咖啡品牌将“9块9”、“第二杯半价”等活动用于常态化促销,推出各种创新口味(例如在咖 啡中加入茅台),联名奢侈品品牌等,为消费者 营造出“低价格、高价值”、“薅到羊毛”的心 理满足感。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平价的新锐品牌对消费者依然具有吸引力,客单价在15-17元 的多家平价咖啡品牌获得了资本青睐。
烘焙:高开低走,新中式点心品类势微
2023年全年,烘焙品类仅有4笔交易。新中式烘焙曾经强势突起,而如今的落寞似乎也有迹可循。一方面,中式点心并非消费者刚需产品,因此产品本身的复购率要低于消费者习惯作为日常早餐的面包等西式烘焙。其次,中式点心品牌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被抄袭复制,入局者众多,但品牌区分度低,往往一个爆品出现后,各品牌都会推出同款,因此消费者很容易被分流。中式糕点在口味和原材料上出创新品的难度也相对更大,爆品的研发和推出速度没有茶饮、咖啡这类快,热度和流量也难以持续维持。
另一方面,与传统平价的中式糕点品牌主打街边店不同,两年前受到资本热捧的新兴中式糕点品牌的门店往往都开在租金昂贵的商业体,门店成本高、重营销,叠加烘焙类产品现烤现做、保质期短、日常损耗量大的特点,因此营收和利润规模并不如预期。不少品牌在资本助力下,经历过门店快速拓展期,而后就陷入闭店、业务收缩、 裁员等困境。
茶饮:“卷产品”与“卷模式”双管齐下,快速 复制能力依然显著
“新中式茶饮”依然是2023年茶饮市场的主旋 律,但与此前各品牌集中在包装风格、口味及原料添加上发力不同,去年刮起的新中式风已经深入到“中式养生功能”中寻找差异化了,例如瞄准年轻人“朋克养生”需求的熬夜水、刮油水、 古法吊梨汤、祛湿薏米水、阿胶/胶原奶茶等的新品层出不穷。
此外,随着头部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稳步扩张,更多茶饮品牌也看到了业务发展的新路径,即通过降低加盟费吸引更多加盟商在下沉及海外市场开设门店,而品牌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则是向加盟商销售设备与原材料。2023年,获得融资的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也均是此类模式的受益者。
风味小吃:赛道历年投融资热度均较为稳定
2023年,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中式”等风潮也卷进了风味小吃赛道,也逐渐引起资本的注意,例如,专注西北特色小吃的京腔调,结合北京烤鸭制法的鸭货卤味小吃品牌京脆香等。此外,多个中式炸鸡连锁小吃品牌也在过去一年获得了投融资,例如:解忧婆婆、腿老大、虎头炸,以及定位中式干煽辣子鸡产品的老韩煽鸡等。
西式快餐:整体交易活跃度低,热点依然集中在中式汉堡品类
近几年,由于多个腰部连锁西餐品牌表现未如预期,影响着市场对西式餐饮赛道的投资热情。2022年尚有意面、披萨、炸鸡、热狗、健康轻食类等较为常见的西式快餐品类获得融资,而2023 年全年,西式快餐中获得投融资的5笔交易均为中式汉堡品牌。中式汉堡在前两年乘着“国潮” 风口异军突起,在下沉市场有较大市场空间。
4.交易规模与交易轮次
5. 线下餐饮品牌重大交易事件
2023年公开披露交易金额的投融资共有35笔,交易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重大交易事件的交易金额占全年披露交易总额的~84%。重大交易集中在去年上半年,茶饮咖啡品类依然占据重大交易的半壁江山。重大交易的轮次虽然仍以早期阶段为主,但已有不少品牌已有上市计划,例如小菜园 及茶百道等。
咖啡赛道:2023年获得大额资金支持的咖啡品 牌,除了M Stand以外,其余均为新锐品牌。从市场布局、门店选址、产品及价格策略上,新锐品牌都刻意避开与头部咖啡品牌的直接竞争,它们对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更敏感,品牌发展前期对门店扩张更克制。利用自身在咖啡供应链上积累的优势,扬长避短,走适合自己的小而精路线。 例如,小咖主主打非洲直采咖啡豆,从咖啡豆上做出差异化;小咖则是在深耕桌面咖啡机业务多年后入局线下咖啡门店业务。M Stand作为去年唯——家收获大额投资的知名咖啡品牌,获得了小红书数亿元人民币的独家投资,除了卖咖啡以外,M Stand更注重去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最初的爆款(杯子可食用燕麦拿铁)、更加有特色的门店(坚持“一店一设计)等,都是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去种草、打卡、聚会,这些都可与线上流量强势的小红书达成互补。
茶饮赛道:创立十余年后,茶百道的首次公开融资即获得10亿元人民币,成为2023年线下餐饮品牌最大金额的一笔上市融资,由兰馨亚洲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茶饮赛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段也越来越细分,喜茶、奈雪的茶分割20元及以上的茶饮市场,密雪冰城牢牢占据10 元以下小镇茶饮,茶百道深耕两个价格层中间的 15元价位区间,门店数量达近8,000家。
中式餐饮赛道:重大交易中,中式餐饮仅占2 笔,分别是由加华资本投资的中式正餐品牌小菜园和海南博怀领投的致力于孵化小餐饮品牌的墨比优创。小菜园定位高性价比的大众餐饮,门店选址多为紧邻百姓生活社区周边,因此忠实顾客也多为复购率较高的周边居民。墨比优创是一家专注于运营“连锁小餐饮”的餐饮企业,坚持多品牌的战略,成功孵化了马路边边串串香、老街称盘麻辣烫等多个有地域特色的中式快餐品牌。 在目前线下餐饮赛道投融资整体低迷的情况下, 其新品牌孵化经验、多品牌盈利结构等特点的抗风险能力更强。
2023年,虽然活跃在餐饮赛道的投资人依然以熟悉的PENC投资机构为主,但PENC机构整体出手频次较2022年减少一半以上,且其中不乏有计划上市或已经递表的餐饮企业,包括沪上阿姨、 小菜园以及刚完成上市的茶百道等。财务投资人对于投资回报及退出路径的重视可见一斑。
企业类投资者以餐饮及食品类的产业基金或企业 投资者占多数,部分投资者以产品品类的相互补充为主要投资目的,例如:书亦烧仙草投资了中式茶饮品牌霓裳茶舞;紫燕食品投资老韩煽鸡与京脆香,不断扩充鸡货鸭货类产品。
而另一部分投资人则尝试起了细分品类的跨界, 奈雪的茶投资中式鲜肉汉堡品牌沙朗阿甘,试图在火热的中式汉堡中分一杯羹;绝味集团与饿了么共同成立的产业基金投资了中式快餐品牌吉祥馄饨;主营乳制品的君乐宝投资了茉酸奶等。
7. 展 望
2023年是餐饮行业一级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等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变化,对餐饮企业洞察市场的灵活度、门店运营管理效率等各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投资人对餐饮赛道持续保持较为谨慎 态度,以往追风口、抢占市场的方式不再成为主要投资路径,考察餐饮企业业务是否长期可持续、是否有稳定增长潜力成为更核心的关注点。 因此,供应链基础扎实、单店效益好且已显现出扩张潜力的餐饮企业依然有被资本发掘的机会。
2024年初,多家茶饮、中餐餐饮品牌已递交招股说明书,个别企业已于近日完成上市,这些积极的信号也将提升投资者对餐饮市场的信心。
Copyright @ www.mkrjt.com, 2014. 武汉麦可睿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特8号壹加壹第1幢1单元7层6号 联系电话:027-58905753
技术支持:武汉漫路骐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